第(2/3)页 一袭文士袍的臣子拱手,“臣吕夷简。” “臣晏殊。” “臣范仲淹。” “臣欧阳修。” “臣包拯!” “臣韩琦。” “臣狄青。” “臣王安石。” “臣司马光。” “……” 除此之外,还有仅仅只是名声相对不显的名臣如,文彦博、富弼、张方平、吕公着、曾公亮、鲁中道、蔡齐、田况、王素、种世衡、吴尧臣、吴育等等…… 以上这些可大多都是宰辅之流,绝非什么籍籍无名之辈,可不是用来凑数的。 夸张吧? 但是这只不过是政治一途上的人才罢了。 比起他们,还有一伙儿人对于上过学的人而言,其实更如雷贯耳一点。 画面上笑眯眯的文人打了打折扇。 “味道不错,便以我之名命之,叫东坡肉好了。” 弹幕上倒抽了一口凉气。 【卧槽……死去的记忆突然开始攻击我,快让他走!!】 【快按住他的手!!】 不错,正是苏轼。 以此带出来的,苏轼苏洵苏辙。 鼎鼎大名的苏氏父子。 事实上,虽然夸张化了一些,但仁宗一朝的文人为语文书的半壁江山绝对是贡献了相当一部分的伟力。 唐宋八大家里,其中俩人分散在唐朝。 剩下六个集中在仁宗一朝,凑一桌麻将还多出来俩。 而余下的相对不那么有名的,诸如张先、宋祁、梅尧臣、苏舜钦、武宗元、黄庭坚、许道宁等等…… 夸张吧? 但这还只是文学一道上的人才罢了。 比起政治、文学这两拨相对而言只对当局以及文学史有一定程度影响的领域,还有一个领域诞生出的人才对后世数千年的王朝发展都有着相当程度上的影响。 ——理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第(2/3)页